IM电竞清研智观 “数字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保护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4-12 07:07:20    浏览:

[返回]

  IM电竞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存资源和生产资料,人类活动、非法侵占、过度开采、污染、自然灾害等,都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将被动抢救自然资源转为主动预防、改善、保护的态势,实现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倡导的深入贯彻。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已从传统的人力调查统计模式快速发展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海量基础数据与调查统计数据的积累,也将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自然资源管理打下基础。

  4月8日上午,2023年第4期沂蒙科技论坛——“数字经济+生态环境保护”暨首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生态保护高峰论坛举办。本期论坛的主题是智慧水生态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数字经济、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交流经验、分享技术,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的方法,助力实现“数字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相互赋能。

  论坛强调要深耕数字经济+环保产业领域,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经济元素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融合,成功构建跨部门、跨层级、多领域的生态文明‘智慧大脑’云平台,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30、60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战略,发力生态文明建设战场。以数字经济、双碳经济和环保产业政策研究为核心,以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和治理技术研究为载体,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为临沂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齐鲁壹点)

  近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数字济南”建设总体部署要求,研究加快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大数据局在济南龙环大厦召开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会上,市生态环境局数字化应用中心汇报了我市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情况,展示汇报了济南市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应用情况,智慧生态黄河项目组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同志就数字济南建设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对智慧生态黄河项目建设提出了解决建议。与会人员就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议指出,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是“数字济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市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成效明显,许多经验做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特别是“智慧生态黄河”项目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要把平台建好用好,发挥出济南市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示范标杆作用。平台建设要按照“数字济南”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强系统融合和数据融合,打造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提升科学决策和部门协同数字化水平。(环保在线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近日,《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示。《草案》包括目标引领,明确发展战略;严守耕地,稳固农业强市;蓝绿相缀,优化生态空间;强核聚心,促进城乡发展;品质提升,营造魅力城市;韧性支撑,加强设施保障;有序传导,保障规划实施等七个部分。

  《草案》要求优化生态空间,尊重德州自然地理格局,将林田水湿等自然生态资源作为生命共同体加以珍惜和保护,构建“四源八廊、源廊贯通”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突出中心城区自然本底,落实“生态塑城”理念,以河流水系为界,构建生态隔离廊道,形成“一轴、三区、四中心”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规划形成“圈轴引领”的德州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提高安置区内配套服务设施和环境美化,完善周边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德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了《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海南省碳普惠工作做出了管理规定。海南省新闻办公室4月6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该办法作相关解读和解答。碳普惠是通过建立碳账户,以商业激励和碳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绿色低碳行为的正向引导机制,是一项利用互联网与碳金融等方式调动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创新做法。《办法》提出了碳普惠、碳账户的基本概念,明确了碳普惠管理的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强化了制度设计IM电竞、系统建设、宣传引导等职责分工,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普惠管理相关工作,组织省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库专家做好技术评估;省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建设并运维全省统一的碳普惠管理系统;运营主体负责碳普惠管理系统的日常工作;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负责做好各自领域的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数字化改革为切口,信息化支撑与网格化管理双向发力,有效发挥“互联网+网格化”两网融合作用,全力打好生态环境监管“组合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在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乌斯太分局会议室在线监测显示屏上,园区各企业污染源实时监测数据正在不断更新,显示园区环境质量情况。这是阿拉善高新区为有效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技防”能力,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效能,而投入使用的大气环境监管技防系统。

  今年,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乌斯太分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理念,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监管,充分利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结合网格化监管模式,运用“智慧+”“云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环境监管手段,建立园区环保档案,推进阿拉善高新区大气环境监管技防系统建设,加快实现从“人防”向“技防”的转变,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信息化、智慧化、精准化水平,全力确保园区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中国高新网)

  近年来,省林草局加强与省公安部门的协作,加大林草湿资源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行刑衔接协同保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涉林涉草刑事案件报送协办情况,强化案件移送,密切案件侦办,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衔接机制,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林草行业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5%,较十年前增长2.27%。森林蓄积量增加到4993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达到115.43立方米,居全国前列,天然林资源实现面积和蓄积双增长。

  这几年通过持续不断努力,目前,青海109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类87处,总面积达到27.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18%,远高于全国18%的比例。国家公园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66%,自然保护区占18.24%,其他各类自然公园占6.1%,生态保护红线%,全省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完整性、原真性、系统性保护。(澎湃新闻)

  近日,联合国水机制(UN Water)发布《2023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水资源伙伴关系与合作》(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partnerships and cooperation for water),指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建立伙伴关系和加强合作对于实现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6)和实现享有水和卫生设施的人权方面取得进展是至关重要的。该报告从主题领域以及区域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与农业、环境、人类住区、工业、健康和气候变化相关的跨区域水资源伙伴关系与合作的主题。

  为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将农业用水向城市中心转移已成为一项普遍策略。通过基于生态系统的途径所产生的共同效益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初期的涉水合作多为流域保护或修复措施。在世界许多地方,水资源管理受地域性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协同合作对于确保跨界流域和地下水的水安全尤为重要。教育和能力建设对于加快更可持续、更公平的水资源管理办法的制定、采用及制度化至关重要。有必要加强现有合作伙伴关系和组织,改善现有平台,使相关方面更好地实现各层次合作,并确保所有相关方参与水治理。(新浪财经)

  近年来,湖南省衡南县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林长制到全力创新优化林长制,促进林长制全面见效。全年共签发4道林长令,及时调度林长制重点工作。县乡村三级林长入山巡林常态化,其中县级林长、副林长共巡林470次,协调解决巡林反馈问题72个。建立健全“林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员+科技员”的“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护体系。

  全县共设立各级林长、副林长2600名,其中县级27名,乡镇级397名,村级2176名,护林员355名,执法员40名IM电竞,监管员46名,科技员89名,划定355个管护网格,设置林长公示牌420块,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落实巡林巡护科技化、智能化,全县林长制巡护系统APP使用率、有效率达到100%,无人机巡航3300余次。创新“屋场恳谈+林长制”,各级林长组织召开屋场恳谈会,宣传宣讲林长制政策法规、制度措施、明显成效,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共召开屋场恳谈会1126场,收集意见建议728条,解决相关问题10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官网 )

  《广东省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广东省第一部专门规范水文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到现在已经施行超过十年。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广东省水文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各类水文监测站点达到4092处,较十年前增加了近一倍,水文站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监测需求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全面覆盖,76个省属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实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覆盖率较十年前增加近8倍,监测站数量全国第一。近十年来,广东省采用各类声光电先进设备,以及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载具投入水文生产应用中,水文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省水文监测要素不断拓展,水位、雨量、蒸发、地下水等实现100%在线自动监测,流量在线自动监测覆盖率由十年前的5%提高到85%以上,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已具备地表水127项、地下水101项认证的检测能力,水文监测要素的全面性、在线自动监测水平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央广网)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