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电竞自然·生态环境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4-07 04:27:17    浏览:

[返回]

  【位置面积】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罗江县、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文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0°42′—33°03′、东经103°45′—105°43′。全市呈北西南东条带状展布,东西宽约144千米,南北长约296千米,辖区面积20256.88平方千米(绵阳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按地貌主要类型分,山区占61.0%,丘陵区占20.4%,平坝区占18.6%。

  【地形地貌】绵阳市地势为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形起伏很大。西北部面对四川盆地的首列山脉,为北东南西向的龙门山脉,海拔1000—3000多米;其西面的岷山山脉和北面的摩天岭山脉,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为平武县与松潘县接壤的岷山山脉第二峰(当地俗呼“雪包顶”),海拔为5440米。东南部属四川盆地盆中丘陵,一般海拔400—600米,最低点位于三台县建中镇郪江河谷短沟口,海拔307.2米。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达5132.8米。地貌明显受控于地质构造。西北部因分别受龙门山北东向褶皱断裂与岷山南北向构造、摩天岭东西向构造的影响,山脉走向呈北东南西向、与南北向和东西向;山地的形态亦与地质构造和岩性有关。东南部处在扬子准地台川北台陷、川西台陷和川中台拱的接合部位,由于地台基底坚硬,地质历史时期地壳以升降运动为主,地层受各时期水平运动的影响较轻,有一些舒缓宽阔的褶皱,地层一般倾角不大,形成岗岭起伏的丘陵、台地、方山地貌。

  【山脉·名山】绵阳境内主要有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龙门山脉三大山脉。岷山山脉南北走向,长200余千米,北接川甘两省边境的西倾山,南至茂县城北与龙门山脉相连,是岷山山脉北段。摩天岭山脉东西走向,为四川和甘肃两省界山。龙门山脉属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盆周山地,南北走向,在绵阳境内又分后龙门山、龙门山、茶坪山(详见《绵阳市志(1840—2000)》)。绵阳境内主要有九龙山、千佛山、观雾山、云罗山、窦圌山、七曲山、西山、富乐山、牛头山、凤凰山、三台山、天台山、高山等名山,城区最高山为边堆山,边堆山也是绵阳和四川境内重要古文化遗址。

  【河流水系】绵阳境内有涪江水系、白龙江水系、西河水系。有涪江、虎牙河、夺补河、平通河、通口河、芙蓉溪、安昌河、凯江、梓江、魏城河、弥江、青江、西河等大小河流和溪沟3000余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8千米。涪江为绵阳母亲河,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涪江从西北向东南由川西北高山区进入盆地丘陵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城区、三台、射洪、遂宁、潼南至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全长670千米。

  【市徽·市树·市花】1989年7月15日,绵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听取市政府秘书长高显齐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绵阳市徽图案征集情况的汇报》《市政府初步确定的一号市徽图案的说明》。经过审议,决定用“绵阳”二字拼音字头“MY”,环抱原子核的两条电子运转轨迹,象征科技兴绵所组成的红底、黄字、金边圆形图案为绵阳市徽图案。1989年11月19日,绵阳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关于市树为香樟树、市花为月季花的建议》,从此,绵阳市市树为香樟树,市花为月季花。(张永兴)

  【人口】201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312929人,比2018年减少49048人,减少率为9.15‰;总户数2028197户,平均每户2.6人。其中男性人口2722471人,占总人口的51.24%;女性人口2590458人,占总人口的48.76%。男女性别比为105 ∶ 10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879066人,比2018年增加6391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5.37%;乡村人口3433863人,比2018年减少55439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4.63%。全市出生人口52320人,比2018年减少61人,其中男性26767人,占总出生人口的51.16%;女性25553人,占总出生人口的48.84%。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4.75 ∶ 100;出生率为9.85‰。死亡和重户注销户籍人口90261人,其中男性46675人、女性43586人,死亡和重户注销率为16.99‰。出生与死亡相抵,自然减少37941人,自然减少率为7.14‰。迁入人口28403人,其中省内迁入22370人、省外迁入6033人;迁出人口39510人,其中迁往省内27579人、迁往省外11931人。迁入与迁出相抵,机械减少11107人,机械减少率为2.1‰。城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高新区、经开区、科教创业园区、仙海区、科学城办事处)总人口1745104人,比2018年增加758人,增长率为0.43‰。其中城镇人口1054201人,比2018年增加4577人。绵阳城区出生19788人,死亡和重户注销户籍人口25194人,自然减少5406人。迁入20989人,其中省内迁入17590人、省外迁入3399人;迁出14825人,其中迁往省内10662人、迁往省外4163人,机械增加6164人。(冯科)

  【民族】2019年,绵阳市有53个民族,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8.63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羌族,有14.3万余人。53个民族有汉族、羌族、藏族、回族、土家族、苗族、彝族、满族、壮族、布依族、侗族、蒙古族、瑶族、傣族、白族、黎族、哈尼族、仡佬族、朝鲜族、傈僳族、水族、佤族、土族、畲族、拉祜族、仫佬族、景颇族、尔族、布朗族、纳西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高山族、哈萨克族、毛南族、德昂族、怒族、俄罗斯族、赫哲族、京族、基诺族、阿昌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普米族、鄂温克族、独龙族、珞巴族、东乡族、裕固族、塔塔尔族、鄂伦春族、门巴族。年底,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水田羌族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古城镇管辖,至此,全市共有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平南羌族乡、木座藏族乡、黄羊关藏族乡、土城藏族乡、徐塘羌族乡、泗耳藏族乡、锁江羌族乡、虎牙藏族乡、白马藏族乡、旧堡羌族乡、阔达藏族乡,盐亭县大兴回族乡14个民族乡。(陈龙)

  【方言】绵阳境内分为两种方言:无入声方言,以绵阳城区方言为代表,包括涪城区(高新区、经开区、科教创业园区)、游仙区、安州区、科学城、江油市、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梓潼县、三台县等地的城关线个音节,与四川方言的代表语音成都话基本相同。入声方言,以盐亭县城关话为代表,包括盐亭各乡镇及三台县的石安、富顺、塔山等乡镇的方言,有20个声母、38个韵母、阴阳上去入5个调类。(张永兴)

  【行政区划】2019年,绵阳市辖5县3区1市。5县为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3区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1市为江油市。10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全市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完成后,全市乡镇(街道)166个,其中乡31个(民族乡14个)、镇122个、街道13个。

  【建置沿革】绵阳建城有2220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绵阳市境历史上最早的县以上政权建置为汉高祖六年(前201)建置的广汉郡。广汉郡领有13县,郡治乘乡,乘乡在今梓潼县境。广汉郡在今市境内设涪县(后沿称巴西郡、巴西县、绵州、金山郡、绵阳县、涪城区、游仙区)、梓潼县、郪县(今三台县)、刚氐道(今平武县)。汉安帝元初二年(115),为少数民族反抗,益州刺史部和广汉郡均迁至涪县(今市区)。元初三年(116),州、郡皆迁出市境。东汉末年,刘备据蜀,建安二十二年(217)分广汉郡北部地区设梓潼郡(治梓潼县),建兴三年(225)分广汉郡东部地区设东广汉郡(治雒县,今三台县境)。自此,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两晋和南北朝300余年间,由于战争频繁,政区建置变化较大,市境内先后设置过潼州、新州、龙州3州,梓潼、巴西、巴西梓潼、潼川(又称潼州、东川)、北阴平、阴平、新巴、江油、新城(后改为昌城)、始平(先名始平僚,后改为涪城、安城)、西宕渠、北宕渠(后改为盐亭)、高渠13个郡,以及40余个县。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区为治地的绵州,东南部以三台县城为治地的梓州—潼川府,西北部以江油、平武两县为中心的龙州—龙安府3个政权建置中心。1913年,废州立县,称绵阳。1935年,川政统一,市境内只有今市区成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治地。1949年12月25日,绵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20日,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绵阳、安县、绵竹、德阳、梓潼、罗江、广汉、什邡、金堂、彰明10个县。1953年3月10日,撤广元专区,划入广元、昭化、剑阁、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苍8个县,辖18个县;1953年7月4日,广汉、什邡、金堂3个县划出,专区辖15个县;1958年10月18日,并入原遂宁专区遂宁、蓬溪、潼南、中江、三台、射洪、盐亭7个县,辖21个县(此前江油、彰明2个县于1958年9月5日合并);1959年3月22日,昭化、罗江2个县撤销,分别并入广元县和德阳县,专区辖19个县;1968年7月8日,改专区设地区;1976年2月4日,因分绵阳县筹建绵阳县级市,地区辖19个县、1个市;1977年9月24日,潼南县划出,地区辖18个县、1个市;1978年4月25日,绵阳县并入绵阳市,地区辖17个县、1个市;1983年8月18日,分绵阳地区建德阳市,德阳、绵竹、中江3个县划出,绵阳地区辖14个县、1个市;1985年2月8日,绵阳地区撤销,分别建立绵阳、广元、遂宁3个市。绵阳市辖7个县、1个区(原县级绵阳市改置为市中区);1988年2月24日江油市建立,绵阳市辖6县1市1区;1992年10月,撤销绵阳市市中区,分设涪城、游仙两区。2002年,绵阳市辖涪城、游仙2个区,三台、安县、梓潼、盐亭、北川、平武6个县;2003年7月,撤销北川县,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2016年5月20日,安县撤县改区,至此,绵阳辖涪城、游仙、安州3个区,三台、盐亭、梓潼、北川、平武5个县,代管江油市和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直辖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教创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海水利风景区。

  【国土资源】2019年,绵阳市面积20256.88平方千米(绵阳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占全省总面积的4.2%。全市耕地44.41万公顷,园地3.68万公顷,林地117.83万公顷,草地3.36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63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15万公顷,其他土地11.61万公顷。

  【矿产资源】绵阳发现的矿种有铁、锰、铅锌、钨、金、银、磷、硫、水晶、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玻璃用石英砂岩、天然气等56种,矿产地400余处,其中黑色金属73处、有色金属25处、贵金属70处、非金属矿产200余处。探明储量的有26个矿种,具备工业矿床规模的74处。2019年年末,全市有29个矿种得到开发利用。储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的矿种有:平武的锰矿,三台、盐亭的膨润土,江油的水泥配料用页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冶金用白云岩。以县市区论,平武的矿产资源以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金、铁、锰、铅锌矿;其他县市区以非金属矿为主,如江油市有石灰石、硫铁矿,安州区有石灰石、磷块岩,北川有石灰石、硅石、饰面用板岩,三台、盐亭有膨润土,涪城、游仙有砖瓦用页岩等。全市的天然气总量居全省第三。天然气在全市广泛分布,除平武、北川、安州外,均有产出。

  2019年,全市探矿权68个,勘查矿种16种;采矿权279个,其中大型矿山5个、中型矿山13个、小型矿山261个、开发利用矿产29种,矿山总数近350个。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砖用页岩和饰面石材等主要矿产的开采量均有增长,原矿总产量约1200万吨,原矿产值约10亿元。全年延续变更登记29宗,收取采矿权延续(含延续变更)价款294.85万元;市级注销登记2宗。

  【水资源】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全市水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52条,连同溪、沟共计3000余条,均属嘉陵江水系。201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977.02毫米,降水总量为197.79亿立方米,与常年平均值219亿立方米相比减少9.7%,同比减少27.7%。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06.8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为517毫米,同比减少30.8%,比常年减少12.4%。地下水资源量23.42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23.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09.84亿立方米(常年为122.9亿立方米,2018年为151.4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10.6%,同比减少27.5%;全市每平方千米产水量54.2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261立方米。全市建有大型水库(电站)3座、中型水库14座,年末蓄水总量114412万立方米,比年初减少2376万立方米。

  2019年,全市总供水量为18.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95.5%。总耗水量为9.79亿立方米,总耗水率为52%。全市人均用水量386.1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77.64立方米,农业亩均用水量403.5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7立方米。

  2019年,绵阳市主要河流评价河长483千米,评价结果:全年期Ⅱ类水域414千米,占评价河长85.7%,Ⅲ类水域69千米,占评价河长14.3%;汛期Ⅱ类水域414千米,占评价河长85.7%,Ⅲ类水域69千米,占评价河长14.3%;非汛期Ⅱ类水域414千米,占评价河长85.7%,Ⅲ类水域69千米,占评价河长14.3%。

  【水系水文特征】绵阳市主要河流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贯穿于绵阳市、遂宁市,至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千米,流域面 3.64万平方千米,在绵阳市境内长约380千米,流域面积约20230平方千米,市内主要支流有涪江、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江。流域地形西北部高、东南较低。上游地处高山峡谷,植被较好、暴雨洪水汇流时间短,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2019年9月,发生1次遍及全市境内各江河的洪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大,多站点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且超警戒时间和洪峰时间持续长。其中平通河、芙蓉溪、秀水河、青片河、方水河均出现超警水位,其余各条河流未发生超警戒超保证洪水。

  【野生动物资源】2019年,全市已知的脊椎动物有5纲32目109科791种,有无脊椎动物2门6纲33目241科1258种。绵阳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全国野外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之一,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是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密度最大、栖息地质量最优且相对集中和完整”的岷山大熊猫核心分布区。分布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小熊猫、亚洲黑熊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全市有野生大熊猫418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占岷山片区的62.8%,平武县是全国大熊猫分布最多的县,约占全国野生大熊猫的1/5,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称IM电竞。

  【野生植物资源】2019年,全市已知的低等植物有菌类植物亚门和地衣植物亚门的线种,高等植物有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4门中的9纲、66目、260科、1366属、3972种。有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水蕨、四川红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8种。(邱琳琳)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挂牌】2019年1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在平武正式挂牌。该局主要负责绵阳市境内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入区管理事宜。大熊猫公园在绵阳范围达45.7万公顷,主要涉及平武、北川、安州的32个乡镇和99个行政村,有居民6200余户2万余人。公园内有自然保护区机构9个、森林公园3个、林场4个、森工企业5个、自然文化遗产1个、其他企事业单位84个。

  【农业资源】2019年,全市耕地面积44.41公顷,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收集到526份种质资源,其中粮食作物130份、经济作物104份、蔬菜206份、果树73份、牧草绿肥13份。完成农田建设管理职能职责划转,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评价、上图入库的“五统一”机制,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18年度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约1.98万公顷。截至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8.87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97879吨,其中氮肥91617吨、磷肥49588吨、钾肥10565吨、复合肥46109吨;农药使用量达4444吨。

  【概况】2019年,全市气候总体较好,年内光热总量正常,降水总量接近常年,气象灾害总体偏轻,除“9·13”大暴雨天气过程以外,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洪涝灾害,气象灾害总体偏轻,属于风调雨顺年景。年内天气气候条件对交通、旅游、电力等其他行业也较为有利。

  【温度状况】2019年,全市平均气温16.6℃,较常年(下同)偏高0.4℃。冬季(1—2月)平均气温6.6℃,正常;春季(3—5月)平均气温17.3℃,偏高0.7℃;夏季(6—8月)平均气温25.4℃,偏高0.5℃;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6.7℃,正常;初冬(12月)平均气温7.7℃,偏高0.9℃。年极端最高气温37.7℃,8月17日出现在盐亭;年极端最低气温-2.7℃,1月23日出现在平武。年内入春时间3月3—11日,入夏时间5月31日至6月20日,入秋时间9月10—13日,入冬时间11月18—25日。全市平均炎热日数53.3天,多1.6天,平均酷热日数8.6天,多4天。

  【降水分布】201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07.2毫米,偏少6%;其中盐亭偏多11%、江油偏多8%、平武偏多5%,北川偏少20%、安州偏少18%、绵阳偏少10%、三台偏少9%、梓潼偏少6%。冬季平均降水量10.8毫米,偏少49%;春季平均降水量173.3毫米,偏多12%;夏季平均降水量426.6毫米,偏少25%;秋季平均降水量295.4毫米,偏多38%;初冬平均降水量1.1毫米,偏少80%。年降水日数117—152天,盐亭多13天、三台多10天、梓潼多9天、平武多6天、北川多3天,江油正常,安州少22天、绵阳少7天;年暴雨日数江油5个、安州4个、绵阳3个,其余地区均为2个。

  【暴雨天气过程】2019年,全市有5次暴雨天气过程,分别是“6·5”暴雨(6月5日)、“7·29”暴雨(7月29日)、“8·2”暴雨(8月2日)、“8·5”暴雨(8月5—6日)和“9·13”大暴雨(9月10—14日)。“6·5”暴雨主要出现在盐亭、三台和梓潼的部分地区。“7·29”暴雨出现在游仙、江油、涪城以及梓潼、三台、盐亭和安州等地。“8·2”暴雨出现在江油、北川、安州、平武县南部以及涪城、游仙等地。“8·5”暴雨出现在江油、涪城、游仙、梓潼、安州以及三台和盐亭北部、北川东部、平武南部等地。“9·13”大暴雨中,全市普降暴雨,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大暴雨,最大过程降雨量317.6毫米(江油雁门镇),最大1小时降雨量53.8毫米(安州区高川乡高川村),其中平武县白马乡等地出现大暴雨天气,给平武、安州、北川、江油等地造成较严重的洪涝地质灾害,全市紧急转移7652人,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日照时数】2019年,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011.8小时,偏少10%。冬季平均日照时数118.9小时,正常;春季平均日照时数312.8小时,正常;夏季平均日照时数373小时,正常;秋季平均日照时数138.9小时,偏少36%;初冬平均日照时数68.1小时,偏多9%。

  【气候评价】2019年,全市有大风、初夏低温冷害、高温伏旱、暴雨洪涝和“秋绵雨”等不利天气,但无常年性春旱、夏旱IM电竞、倒春寒等灾害的危害。年内虽局地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较重,但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洪涝灾害,与2018年、2017年相比,属于明显偏轻的年份。年内大风天气虽较多,但风力强度偏弱,仅北川局地出现瞬时10级大风。盛夏8月中下旬出现的高温伏旱天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高温强度偏弱,其危害程度相对较轻。秋季虽有“秋绵雨”天气出现,但“秋绵雨”持续时间短、强度属于正常;秋季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光照条件较差,但9—11月气温正常,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对光照不足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基本能够满足大春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全年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较为匹配,虽有小灾,但无大害,农业生产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小春和大春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属于风调雨顺年景。年内天气气候条件对交通、旅游、电力等其他行业也较为有利。

  【概况】2019年,全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5,同比下降0.15,改善程度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9位。优良天数为325天,优良天数率89%,位列全省第10位,同比上升5位,同比增加5.4%,改善程度位列全省第2位,优良天数率“十三五”以来首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PM2.5平均浓度为37.6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13位,同比上升2位,同比下降6.5%,改善程度位列全省第5位。县市区、园区空气质量达标数由2018年的4个增加到7个。纳入国家、省级考核的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危险废弃物环境安全总体可控,城区区域环境、道路交通噪声质量整体较好。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趋好。

  【机构改革及职能配置】2019年,根据《绵阳市机构改革方案》《绵阳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绵阳市环境保护局更名为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属于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主要职能:负责建立健全全市生态环境基本制度;负责全市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负责监督管理全市减排目标的落实;负责提出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市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负责全市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负责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全市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负责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等。

  【环境监测】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5天,优良天数率为89%,同比增长5.4%;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出境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城区功能区噪声质量整体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2019年,全市环境空气监测采用24小时自动监测形式,城区共设4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分别位于富乐山、市人大、高新区和三水厂,城区日均浓度为4个测点平均值,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环境空气中SO2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NO2平均浓度29.6微克/立方米,CO日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1.0毫克/立方米,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3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58.6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37.6微克/立方米。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其修改单,全年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365天,达标天数为325天,达标比例为89%。全年市区降水PH均值为5.71,酸雨发生的频率为22.9%,属于非酸雨区。

  【地表水质量】2019年,全市境内涪江及其支流水质总体较好,国、省、市控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总体水质比例为100%,较2018年持平。涪江、梓江、凯江、安昌江、通口河、芙蓉溪年均水质均能达到或优于划定的水域类别要求。

  【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019年,绵阳市城区2处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各县市区9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均良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相关要求,达标率100%。

  【湖库水环境质量】2019年,鲁班水库全年平均水质为Ⅲ类,仍不能达到划定的Ⅱ类水质类别要求,年均水质呈中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其他水库水质均达到划定水质类别要求。

  【功能区环境噪声】2019年,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有10个,主要有住宅行政办公区、商业混杂区、工业集中区、主要交通干线类。监测结果显示:全年除4a类交通干线两侧夜间声环境质量超标以外,其他各类功能区的昼间、夜间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区域环境噪声】2019年,绵阳市城区区域噪声共有238个监测点位,昼间噪声1年监测1次。全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6分贝,质量状况等级为三级(一般),与2018年相比,下降0.2分贝,质量等级保持不变。

  【道路交通噪音】2019年,绵阳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布设监测点64个,昼间噪声一年监测1次。全年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9.7分贝,质量状况等级为二级(较好),与2018年相比,下降0.6分贝,质量等级上升一级。(任刚常)

  【概况】2019年,全市继续实施城市环境整治,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役,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环保宣传,巩固生态文明创建成果。优化调整环保机构,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严把重点区域项目环评审批关,实施更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会商工作制度,引入机动车尾气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开展首届“十佳环保企业”“十佳环保卫士”“十佳环保人物”评选活动。

  【城市环境整治】2019年,绵阳市以控制城市面源污染为主,强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优化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控制全市产能严重过剩和高能耗行业的审批,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在巩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实现清零基础上,实现淘汰县级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39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施工扬尘、道路遗撒等精细化管理,推动全市建筑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颗粒物实时监控系统,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规范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以及车辆,不定期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要求运输泥土、沙石、建渣、商混等散体流体的车辆必须采取双层封盖措施,不得沿街“抛冒滴漏”,加大街道洒水频次,保持每天洒水不低于6次、湿法洗扫作业不低于2次,冲洗每周不低于1次。

  IM电竞

  【大气污染防治】2019年,全市实施“减排、压煤、治车、抑尘、控秸”五大工程,印发《绵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役实施方案》《2019年大气环境监管重点目标任务考核细则》,把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党政同责考核中的大气环境质量考核分数提升至总分50%。加强工业源污染治理,完成江油燃煤发电2个机组及江油红狮、安县中联等7家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重点企业进行限期整治。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采用遥感监测、便携式设备等技术手段监测机动车5.36万辆,抽测柴油货车4052辆,筛查排放不合格车辆406辆,处罚4.22万元;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对491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定位跟踪监控终端,通过电子围栏预警方式强化管理。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对在建工地实施“红黄绿”牌管理,全年开展动态评定9次,评定项目1092个次,16个项目被处以红牌停工整改;落实城市道路清扫作业频次与质量,对主要道路(区域)开展18小时不间断巡回作业;持续开展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查处建渣车沿街“抛撒滴漏”污染道路行为。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印发《“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整治“散乱污”企业247家。应对重污染天气,按照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行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水泥行业错峰停产、机动车限行等系列措施。新增9个乡镇列入烟花爆竹禁燃禁放范围。

  【水污染防治】2019年,全市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强化城镇污水治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全市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7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6.12%。255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基本建设完成,累计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约1100千米,生活污水日处理总量达4.9万吨。加强污泥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率100%。统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域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综合利用率99.56%。完成150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行政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分别达84.6%、98.8%、45.03%。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严格实行动态监控管理,逐步建立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管理体系。新办取水许可证137个,延续40个,新增高效节水灌面3433.33公顷、节水能力827.7万立方米,建成市级节水型公共机构88家、节水型学校44所。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分区管控措施,组织开展中小河流水功能区划和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强化河道采砂和水域岸线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22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取水量保证率均达100%。完成17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基本完成。持续实施《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补偿资金2360万元,扣缴资金2042.5万元。

  【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全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做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分类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工作。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441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基础信息采集,其中2个地块纳入全省调查布点、采样试点。重点企业与园区土壤环境管控。对43家企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企业自行监测、监督性监测、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等工作。开展安州区凯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江油高新区等10个重点区域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评估。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对拟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纳入重点管理。化工医药行业和危险化学品领域环境风险防范专项整治。推进安州区、江油市5个土壤及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安州区磷石膏综合整治,消纳磷石膏71.15万吨,封存磷石膏186万吨。完成“清废行动2019”反馈的21个问题核查整改工作;制定出台《绵阳市2019—2020年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对4家涉重金属、“三磷”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完成清洁生产评估。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完成8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2家企业治理设施提标改造。

  【秸秆禁烧】2019年,全市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烟尘和恶臭污染的物质。市、县(园区)、乡镇(街道)成立各级禁烧巡查组开展禁烧常态化巡查。完善禁烧监管体系,将禁烧监管和“双随机”环境执法监管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人工智慧识别分析系统”,利用视频监控远程监控重点区域露天焚烧情况,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及精准度。运用无人机、奥维地图、元道经纬相机等设施,准确定位火点,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对全市27起露天焚烧事件涉及的9个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予以通报、约谈和扣分,对26个乡镇插旗警告,对35名露天焚烧人员实施处罚。

  【生态文明创建活动】2019年,全市继续巩固生态创建成果,加强宣传推广和示范带动,扩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影响力。在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发展生态产业、推广资源无害化处置和循环利用、制度创新、机制完善等重要环节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适应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和生态示范创建新要求,推动生态创建提标升级,完成县市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基本情况摸底工作,组织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北川羌族自治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游仙区、平武县、盐亭县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

  【环保专项资金争取】2019年,全市获得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7211.38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3400万元、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797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02万元、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34万元、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085万元、省级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661万元、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00万元、省级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70万元、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资金3039万元、省级环境空气激励约束资金235.48万元、省级水质量激励资金736万元、省控环境监测网络例行监测补助资金408万元、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经费24万元、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经费55万元、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监管经费37万元、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经费75万元、省级应急环境应急机动保障资金100万元、省级2018年度三江流域水生态补偿资金655.4万元、市级2018年度涪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4497.5万元。

  【项目环评审批】2019年,全市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继续严把项目审批关,在重金属重点防控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容量不足或环境敏感的地区实施更严格的准入门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重点项目及民生项目继续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提高审批效率;对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行业的项目从严把关;强化空间环境准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年市本级审批建设项目150个,总投资713亿元,环保投资21亿元;完成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酒的制造、家具制造等20个行业368张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受理行政审批办件689件,提前办结689件,提前办结率达100%。配合编制完成绵阳市“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文本及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措施、《绵阳市重大招商项目环境准入联动机制工作方案》;印发《关于试行实施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告知承诺制审批的通知》,对生猪养殖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推进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建设。

  【环保宣传】2019年,全市在《绵阳日报》发布染防治攻坚战战报9期、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月报8期,召开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通气会5次,制作生态环境警示片6期。刊发生态环境类信息992条,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各类信息1068条。先后举办全市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守护绵阳蓝·我们在行动”活动、首届“十佳环保企业”“十佳环保卫士”“十佳环保人物”评选等活动。推动环境保护设施向公众开放,接待6批次721人次参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玉皇垃圾焚烧发电厂、塔子坝污水处理厂。

  【绵阳首次引进环境监测走航车】2019年1月2日,绵阳市首次引进环境监测走航车。该车可利用激光雷达监测高空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空气中PM2.5、PM10等细微颗粒物的含量,并及时呈现数据。可定点垂直监测、定点水平监测以及走航监测。垂直方向最远可以监测到5千米的高空,水平方向能对半径5千米范围内进行监测。可利用车载,激光雷达,便捷地移动到各处查找污染源。该车外观上与面包车相似,车顶部安装有空气检测雷达及摄像机等。车内装载数据分析设备和显示屏。工作人员可随车同行,通过设备及时了解当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办公室电脑端甚至子机的手机上下载相关软件,指挥车内的设备运行,接收相关数据。

  【绵阳召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进工作视频会议】2019年1月21日,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就推进绵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做好G106表填报及问题全面整改,迎接入户调查阶段国家质量抽查及后阶段污染物排放量作出安排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冯中兵出席会议并部署相关工作。市污普办主任、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罗会刚主持会议。会上,江油、安州、北川、涪城等县市区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汇报辖区前期污普工作成果,市污普办相关技术人员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报表中G106的填报进行培训。本次视频会议设立市级主会场和县市区分会场,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建委负责污普的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污普工作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园区、科学城办事处全体污普办工作人员及第三方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业务骨干170余人参会。

  【首套机动车尾气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投入使用】2019年1月30日,全市首套机动车尾气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完成联网调试投入使用。通过该监测设备,能以三维定向模式跟踪途经车辆,又能抓拍途经的黑烟车。当机动车行驶经过机动车尾气固定式遥感监测点位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否合格等信息会立即在监测设备LED屏上显示,并上传至市遥感监测平台。工作人员在遥感监测平台上点击鼠标回传的图像,可以清晰地监测到过往机动车辆情况。同时,安装在电子眼下面的废气自动分析设备,立即对排放污染物中的PM2.5、PM10等进行实时分析,当有超过标准的数据出现时,系统自动提示。该系统还具有黑烟车电子抓拍的功能,利用视频抓拍、图像识别等技术,在黑烟尾气团扩散的时间内捕捉相关信号,自动将监测点位车辆尾气颜色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车辆尾气黑烟排放状况。此外,该系统还可在不影响机动车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对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氮、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快速监测。6月20日起,全市启动二环路武警支队附近机动车尾气固定式遥感检测系统,开展联合执法。

  【大气污染防治联防会商工作制度建立】2019年5月17日,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会商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宣布由12个市级部门、单位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防会商工作制度。会商工作由市生态环境、气象、经信、住建、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以及铁塔绵阳公司、中科光电、瑞海棠公司12个部门单位组成,每周重点分析近期气象条件变化,对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判分析,制定本周激光雷达走航扫描和机动车遥感监测工作计划。同时,每月会商对上月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进行通报,并针对问题提出下月重点工作方向和建议。

  【西南生态环境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在绵阳启动】2019年5月30日,西南生态环境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启动发布会在绵阳举行。该中心由绵阳科技城中科创新育成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成立。该中心可针对绵阳市大气和水体污染防控、土壤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需求,提供环保技术支持、战略规划研究、环境检测与治理、环保项目实施与技术成果转化等可行性措施。发布会上,共搜集(发布)成果107项,其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5项、水质净化技术45项、废物资源化利用及土壤修复24项、绿色生产技术及产品13项。

  【全市举行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2019年6月5日,在第48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绵阳市举行以“生态绵阳·共建共享”为主题的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市委书记刘超出席活动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宣读绿色倡议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华,市政协主席张锦明出席活动。活动现场为全市首届“十佳环保企业”“十佳环保卫士”“十佳环保人物”颁奖。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环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发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目标,作出捍卫绵阳环境的承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作虎、市政府副市长罗蒙、市政协副主席沈其霖,以及市生态环境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高校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

  【绵阳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2019年12月4日18时起,绵阳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把495家工业企业、77家建筑工地以及全市机动车等纳入减排措施。其间,根据全市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响应措施相关规定,在强制性污染减排基数的基础上,工业企业按照“一厂一策”采取降低生产负荷、停产、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城市主城区停止室外产生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喷涂、粉刷、切割、建筑拆除作业;停止除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业(包括开挖、回填、场内倒运等);禁止除保障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外的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砂石运输车辆上路行驶;加强施工扬尘环境监理和执法检查;在城市主城区,国一、国二排放标准的汽油车(驾校教练车)禁止上路行驶;公共交通部门加大运输保障力度;在日常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基础上,增加清扫保洁作业频次,城市主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每天至少进行2次冲洗除尘;城市主城区所有企业露天堆放的散装物料全部苫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城市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

  【概况】2019年,全市能源消耗总量达910.87万吨,同比增加54.89万吨,同比增长6.4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52%,较2015年累计下降18.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达324.23万吨标煤,较同期增长30.26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0.27%,较2015年累计下降25.1%。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10.17%,较2015年累计下降27.87%。

  【工业节能】2019年,全市探索用能权交易和有偿使用试点,确定一二批次符合条件的用能单位名单并开展相关数据统计。按照国家要求,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对全市20家“万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双控”(即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察并考核。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对全市重点高耗能行业38家企业开展能耗限额专项监察,38家企业均未超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有国家级绿色产品8款,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永贵科技),铜鑫铜业、双马水泥、长林食品等省级绿色工厂11家,新增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绿色园区;永贵科技、高达科技成为全国首批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全省率先制定《绵阳市绿色制造体系评价标准》,开展市级绿色制造体系认定评价,全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全年共淘汰落后设备(生产线家,淘汰普通建筑用砖产能约6000万匹/年、磷酸1万吨/年、六偏磷酸钠1600吨/年,实现节能量0.5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分别约88吨、1.47万吨、39吨,腾出工业用地3.2公顷,促进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公共机构节能】2019年,全市能源消耗统计对象覆盖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共1951家,建筑面积达912.23万平方米,用能人数84.69万人,公车数量4503辆。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折合标准煤9.05万吨,全市人均综合能耗106.87千克标准煤/人,人均用水量29.06吨/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8.50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分别较2018年同期下降3.6%、3.03%、4.97%,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实施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协调市财政划拨200万元节能改造资金对部分市级部门、学校的老旧高耗能用能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建筑面积达16.97万平方米。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市交警支队进行空调节能改造,节约财政资金210万元。搭建绵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平台,实现全市153家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数据的实时上传、统计分析等;搭建园艺山集中办公区节能监管平台,实现对75家入驻单位日常用能情况监控管理。在园艺山集中办公区建成并运行总容量180kwP、面积1498平方米的光伏电站应用试点,截至年底,累计发电140.7兆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吨,节省电费12.39万元。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全年全市建成绵阳市骨科医院等6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申报创建第二批全国“能效领跑者”,绵阳市中心医院等6家公共机构创建成为2019—2020年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绵阳市游仙区机关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等6家公共机构创建策划归纳为2019—2020年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市88家市级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截至年底,市本级节水型单位建成数量达147家,其中市直机关51家、市直事业单位96家,建成率分别为86%和59%。(李团丰)

  【概况】2019年,全市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整治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截至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32个问题,整改完成26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14个问题,整改完成8个;省生态环保督察发现的494个问题,整改完成485个;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的40个问题,整改完成22个。

  【督察整改工作】2019年9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绵阳市督察组对全市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督察。全市先后筹备召开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等10余次整改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审议整改任务清单,细化部署整改工作。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督考制”,对标对表、规范销号,加强对销号问题的核查,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检验。在统筹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整改工作的同时,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制定实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对严重损害生态环境、整改周期较长、涉及范围较广及上级发现或全市自查发现但未整改到位的25类问题进行一次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对20个重点问题实行市级领导“一对一”结对攻坚。持续开展以暗访、暗拍、暗查为重点的督查工作,先后制作生态环境曝光片6期,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安州磷石膏问题整改】2019年,全市完善推进安州区磷石膏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成立磷石膏整改专班,按照方案要求,推进整改落实。每周对磷石膏存量的转移进度,消纳进度进行周调度,对磷石膏问题整改总体方案中明确的专项整治行动,实行月调度。成立生态环境执法、自然资源执法和水行政执法3个执法小组,发挥生态环境执法专班在执法检查工作中的主导、督导和指导作用,对干河子流域40个污染源开展排查。截至年底,神龙磷石膏堆体长期封存工作基本完成,金鸿磷石膏综合利用稳步推进。磷石膏堆体周边的干河子流域水质持续向好,监测数据显示干河子出境断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任刚常)

  【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19年11月18日,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超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付康出席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成员,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四川省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暨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观看绵阳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专题片,通报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部署2019年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污染防治工作,听取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及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相关牵头单位工作汇报,审议《绵阳市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清单》《绵阳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一对一”结对攻坚工作方案》等文件。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问题整改;要坚持精准施策,严防严控秋冬季大气污染;要坚持对标补短,决战决胜全年目标任务;要坚持执行问效,加力加压推进责任落实;要及早谋划2020年工作。

  【概况】2019年,全市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围绕中央、省、市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市围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和《四川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办法(试行)》,出善7个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关制度,为审计机关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全年共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15个,对29名党政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工作。绵阳市审计局提交的《绵阳市率先开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新模式”》入围《中国改革年鉴——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专卷》(2019卷)。游仙区审计局创新全省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方法。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工作】2019年,市审计局制发绵阳市《2019年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提高方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经市委审计委员会批准,由市委组织部在全市9个县市区各选择1个较大规模的乡镇,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各县市区“交叉审”的方式,组织约60余名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各审计组组长由各县市区审计局分管领导担任,同时协调组织部门抽调业务主管部门人员与审计局人员共同组成审计组,并配备1名计算机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实行“审计现场组内复核制度”,将事后复核变为现场复核,实现由“事后总结”向“过程控制”转变。强化巡查督导,通过项目中期督导、报告初稿复核、报告定稿过审、移送事项复核等具体做法,确保审计成果可靠。结合被审计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乡镇在自然资源资产方面的管理权限,重点审计耕地保有量、农村土地流转、秸秆综合利用率、农村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质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置和网格化监管制度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共审计9个县市区的15个乡镇,重点抽查农业、林业、国土、环保、畜牧、财政等部门在乡镇的基层办事机构70余个,延伸调查约60家企业和近90个村(组),实地勘查河流湖库近60条(个),查出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耕地保护、资金使用等方面问题100余个,涉及问题资金273.05万元,移送问题线余条。

  【审计方式优化】2019年,全市审计系统在审计过程中,创新审计模式,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运用创新审计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式,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按照土地、水、大气等分领域优化审计组织方式,通过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发现问题线索,提升审计效率。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环保督察结果共享共用,提高审计效率和针对性。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监察、巡查、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审计综合研判能力。实行审计结果向人大报告机制,强化综合监督效能。针对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失职失责,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资产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审计机关对被审计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约谈,当面指出问题性质和危害,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向纪检监察及有关部门移送,形成监督合力。游仙区审计局与游仙区组织部、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合作构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模式,建立包括土地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水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4个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具体评价指标,出台《绵阳市游仙区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创新全省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方法。(喻佳丽)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